8月21日上午,清華大學—中廣核達勝電子束及環境技術應用聯合研究中心合作簽約儀式在蘇州吳江舉行。未來,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簡稱“清華大學核研院”)將與中廣核達勝進行深度合作,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持續加大電子束技術及核心裝備制造科研攻關,為建設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人民生活更美好的幸福家園貢獻核技術力量。清華大學核研院黨委書記唐亞平,吳江區委書記李銘,中廣核技黨委書記、董事長胡冬明出席活動并見證簽約。
唐亞平在致辭中表示,廢水處理以及其它環境技術的開發利用已成為當前社會的重大需求,也是清華大學核研院、中廣核技等研發機構、企業應當承擔的職責與使命。希望企業與地方能以聯合研究中心為依托,促進高校教師與工程技術人員的結合,推動高校研究成果轉化為生產技術,再以強大的企業資源對生產技術進行補齊強化,讓實驗室技術成為國家、行業能夠推廣應用的技術和產品,為國家發展、人民生活改善貢獻力量。聯合研究中心也將持續推動政產學研的深度融合,不斷建立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的創新型體制機制,著力將自身打造成先進技術轉化應用的世界級旗幟、標桿。
李銘表示,此次中廣核達勝與清華大學核研院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開展合作,必將進一步推動我國電子束技術在環保領域的應用從國家級向世界級邁進,同步助力吳江打造世界級水鄉人居文明典范和世界級湖區。吳江將一如既往地為企業和人才發展創造最優越環境,共同在這片創新創業的熱土上書寫更多精彩、打造美好未來。
胡冬明表示,聯合研究中心將按照形成一批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建立一個世界級核環保研發中心、建立一套以工業加速器為鏈長的產業鏈培育機制、形成一批生態綠色案例、整合一批具備高新技術的先進企業的“五個一”思路,推動電子束技術在環境領域的應用,加大市場拓展力度,實現行業和區域的“雙突破”,打造特種廢物處理環保產業的美好未來。
隨后,中廣核達勝黨總支書記、董事長周月東,清華大學核研院副院長王建龍分別代表雙方簽署《電子束及環境技術應用聯合研究中心》合作協議。
據了解,該項目已經是雙方開展的第二期合作協議。在此之前,清華大學核研院與中廣核達勝合作已達十余年,聯合研發出產業級的電子束處理工業廢水技術、電子束無害化處理抗生素菌渣技術,并助力十余項電子束環保領域應用示范項目的建設。形成的示范項目應用成果包括四川綿陽國內首個電子束全量化處理垃圾滲濾液示范項目、成都市溫江區城鎮污水示范處理項目、際華三五四二污水處理項目等。
此次雙方續建聯合研究中心,繼續探索電子束技術在環境治理等領域基礎研究和工程應用,是雙方在長期互信合作的基礎上對校企聯合以及產學研協同合作模式的進一步深化,既有利于學校學科建設和校企人才聯合培養,也有利于加快科研成果向產業應用的轉化,從而實現清華大學核研院和中廣核達勝的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在隨后舉行的第二屆聯合研究中心管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中廣核技副總經理盛國福(主持工作)為聯合研究中心第二屆管理委員會及中心管理層人員頒發證書,中廣核技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王西坡宣讀清華大學核研院—中廣核達勝電子束及環境技術應用聯合研究中心章程,與會人員共同聽取《聯合研究中心發展規劃、未來研發方向》等主題報告。
吳江區領導張炳高、陳建忠及相關職能部門,汾湖高新區領導,清華大學何仕均、初里冰、王詩宗,中廣核技劉彥均、翟宗蓮,中廣核達勝和中廣核達勝科技譚國慶、姜彤、周肇端及相關科技條線人員等參加上述活動。